阮林 黄焕森 金文香 许阳英 朱卓丽 李莉 连肖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广州510260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急性切口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 方法:选择急性切口痛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将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急性疼痛组和汉防己甲素组,在术前1d至术后6d分别进行疼痛累积评分、热和机械痛阈测定。 结果:从切开后2h~6d急性疼痛模型组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基础值,但汉防己甲素组只有术后2h~3d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而且汉防己甲素组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从切开后2h~6d均显著高于急性疼痛模型组(P<0.05)。 急性疼痛模型组和汉防己甲素组的50%缩足阈值在术后2h~6d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基础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切开后2h~5d,汉防己甲素组的50%缩足阈值显著高于急性疼痛模型组(P<0.05),术后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疼痛模型组及汉防己甲素组的疼痛累积评分在切开后均较基础值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汉防己甲素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第5、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汉防己甲素可缓解急性疼痛模型的静息痛、热及机械刺激的诱发痛,有希望成为新的术后镇痛方法。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镇痛;急性疼痛;痛阈 虽然围术期疼痛治疗有较大发展,但因为区域阻滞学应用受限、阿片类药物副作用及痛觉过敏等因素,仍有患者术后要忍受中到重度的疼痛。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在常见手术如脑科手术、胸科手术、截肢术等仍较高,因此术后疼痛治疗仍是一个研究热点,有必要研究开发新的疼痛治疗药物。 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是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中提取出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由于汉防己甲素具有非常广泛的药理作用以及可有效抑制多种急慢性炎症,故在疼痛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项研究拟在足底切口痛模型大鼠注射汉防己甲素,测定大鼠的诱发及自发性疼痛行为评估汉防己甲素对术后疼痛的镇痛效应,了解其应用于术后疼痛治疗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成年雄性SD大鼠(8~10周,体重200~ 1.2 实验分组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急性疼痛模型组和汉防己甲素组,每组15只,进入行为学测量。急性疼痛模型组接受左足底切开手术,切开足底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μl。汉防己甲素组也接受左足底切开手术,切开足底前腹腔注射汉防己甲素(30mg/kg体重,HPLC纯度≥98%,上海阿拉丁试剂公司)。大鼠随后分别接受热痛阈、机械痛阈测定及疼痛累计评分。 1.3 模型建立在大鼠放入透明诱导箱后予3%异氟醚吸入诱导下,入睡后取出经鼻罩给予1.5%异氟醚吸入维持,氧流量 1.4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利用热刺痛仪的辐射热源照射切口旁 1.5 机械痛阈测定先使大鼠预适应测试笼2d后测定基础值。采用up-down法和应用10支vonFrey丝(0.6~ 1.6 疼痛累计评分将大鼠置于底为 1.7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SPSSInc,USA)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行为学测试结果均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同一组大鼠不同测试时间点的数据先用FriedmanANONA检验差异,然后再用配对秩和检验(Wilcoxonmatchedpairstes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汉防己甲素对急性切口痛大鼠模型热痛阈的影响每组术前1d测定值为基础值,从切开后2h~6d急性疼痛模型组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基础值,但汉防己甲素组只有术后2h~3d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而且汉防己甲素组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从切开后2h~6d均显著高于急性疼痛模型组(P<0.05),即汉防己甲素提高了切口痛大鼠的热痛阈(表1)。 2.2 汉防己甲素对急性切口痛大鼠模型机械痛阈的影响急性疼痛模型组和汉防己甲素组的50%缩足阈值在术后2h~6d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基础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切开后2h~5d,汉防己甲素组的50%缩足阈值显著高于急性疼痛模型组(P<0.05),术后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汉防己甲素提高了切口痛大鼠的机械痛阈(表2)。 2.3 汉防己甲素对急性切口痛大鼠模型的疼痛累积评分的影响急性疼痛模型组及汉防己甲素组的疼痛累积评分在切开后均较基础值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汉防己甲素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第5、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汉防己甲素降低了切口痛大鼠的疼痛累积评分(表3)。 3讨论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组织损伤后发生的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近年来,围术期镇痛得到麻醉和外科界的高度重视,主张将手术后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与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同等对待并给予及时治疗。 本实验预先建立一种大鼠急性术后疼痛模型,它是由Brennan于1996年建立的左足切口痛模型,被证明能良好地反映临床术后疼痛。与静息痛相关的疼痛累积评分能反映疼痛通路的持续活动,而热痛阈、机械痛阈则可反映皮肤的敏感性,本研究比较了足底切口痛模型大鼠鞘内应用汉防己甲素与否的疼痛累积评分、热痛阈以及机械性痛阈,发现汉防己甲素可同时改善静息痛及诱发痛,提示给予汉防己甲素是一个有效的术后疼痛治疗药物。 汉防己甲素是植物防己科粉防己的主要活性成分,化学结构为双苄基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镇痛、抗炎、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逆转心脏和血管的重塑、防止细胞受损、改善微循环及Ca2+拮抗作用。 既往关于汉防己甲素的研究主要是用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痛、神经痛,这些均是慢性疼痛,但汉防己甲素是否作用于急性疼痛,目前尚未见报道,其机制尚缺少研究。因此根据这部分实验结果,认为汉防己甲素也可用于急性疼痛治疗,并且可用于急性围术期疼痛,可能是与汉防己甲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正在进行下一步研究。 总之,在足底切口痛模型大鼠,汉防己甲素可改善大鼠术后的疼痛行为、减轻热刺激及机械性刺激引起的痛觉过敏,有望成为新的术后急性疼痛治疗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