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抗炎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述评 乔红梅、王锋、席孝贤、贺新怀 摘要:一些中药对各种类型的炎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其主要机理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对抗炎症介质的作用,抑制白细胞趋化、移动和活化,抗细胞粘附,抑制-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以及免疫调节等。 关键词:中药;抗炎;机理 目前,临床治疗中抗炎药物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除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以外,部分中药也是应用广泛的抗炎药物。由于许多合成药物具有较强毒副反应,人们愈来愈重视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抗炎药物。 中药是世界医药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抗炎机理与临床应用是当今世界上新药开发的热点。 1、抗炎中药对各种类型炎症的影响 众多临床与实验资料显示抗炎中药对于急慢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种药物对于急慢性炎症都有一定作用,是抗炎中药的一大特征。 对急性炎症的作用 雷公藤对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及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雷公藤煎剂对大鼠足肿胀有抑制作用,剂量愈大,作用愈强烈持久;雷公藤总甙能抑制急性关节肿胀,效力约以1B2相当于氢化可的松。鱼腥草素能明显降低急性炎症渗出,减少胸腔渗出液体积,显著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和游。 粉防己碱是粉防己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对急性胸膜炎有良好的效果。旱莲草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之功效,胡慧娟等在实验性炎症研究中发现旱莲草可稳定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的滚动。黄连的有效成分黄连素常作清热解毒或抗菌类药物,蒋激扬等研究发现其在急性炎症中能明显抑制白细胞的趋化,从而显示了良好的抗炎效应。 对慢性炎症的影响 雷公藤对炎症增殖期的肉芽组织增生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与可的松相当;雷公藤红素在0.5~3.0mg/kg剂量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与地塞米松相比,不易诱发感染而优于后者。鱼腥草素能明显抑制由巴豆油致的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旱莲草、黄连素等对棉球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也有抑制作用。 对免疫性炎症的影响 雷公藤总甙是非常成熟的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有抑制淋巴、单核细胞及抗炎作用,已经成功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风湿性疾病的治疗。 另有资料显示,乌头(有效成分为川乌总碱)、白芍总甙对佐剂型关节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青风藤的有效成分青藤碱是对RA疗效确切的药物,总有效率为85%左右,起效时间为2~3周,约1个月后明显好转,症状减轻显著,常用给药途径有口服、穴位注射、离子导入等。 2中药的抗炎机理 以往对中药的抗炎机理不甚清楚,近年随着各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体作用机理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抗炎特点及对各系统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打下良好基础。与现代药理学相对应,中药抗炎机理研究一般从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的影响、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及抗组胺效应、免疫抑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此外还有从抑制白细胞活化、抗血小板等方面的阐释。 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 糖皮质激素是经典的抗炎药物,其机理十分复杂,与抑制白细胞趋化移动及活化分泌炎症介质等有关,目前,认为其分子机制为糖皮质激素与受体GCR结合而发挥效应。许多中药有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或通过调控HPAA的功能最终导致内源性皮质醇分泌增多而发挥抗炎效应,故它们为HPAA依赖性抗炎药物。 三七总皂甙与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可稳定细胞膜与溶酶体膜,为抗炎机理之一。知母总多糖对急慢性炎症有良好的对抗作用,能使炎症大鼠血浆皮质醇水平上升,并因负反馈造成ACTH水平下降,然而它对去肾上腺大鼠无明显抗炎作用,这说明其抗炎是HPAA依赖性的,另又资料表明,知母多糖本身并无激素样作用,而能通过影响HPAA功能使肾上腺分泌更多的皮质醇。 柴胡总皂甙能明显抑制右旋糖苷引起的浮肿,随剂量增大效应加强,还可提高肾小球肾炎动物的血清ACTH与皮质醇水平,但同样对去肾上腺动物无效。雷公藤、金钱白花蛇等中药的抗炎研究中也有类似的发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药对HPAA有双向调节作用。 白芍的提取物白芍总甙对小鼠HPAA的影响就有小剂量(12.5~50.0mg/kg)兴奋、大剂量(100~200mg/kg)抑制的特点,研究发现,它可上调轻度应激(20e水游泳)的大鼠HPAA兴奋,使血浆皮质醇与促ACTH水平进一步升高,还可下调重度应激(4e水游泳或束缚24小时)所致的大鼠HPAA过度兴奋,使过高的皮质醇、ACTH和B-内啡肽水平降低。 干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花生四烯酸是前列腺素(PG)的前体,经环氧化途径生成PG,后者为炎症介质,还可经脂氧化生成活性物质白三烯(LT),参与过敏反应、支气管收缩等,两条代谢途径的产物相互调节和制约。 旱莲草水煎剂对急慢性炎症均有一定作用,且对去肾上腺动物仍有作用,这提示其抗炎作用并非HPAA依赖性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旱莲草可降低组织中的PG含量,这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机理类似。 蛇床子的提取物花椒毒酚(Xanthotoxol,XT)是一种呋喃香豆素,研究发现有对抗急慢性炎症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XT可降低炎症部位的的组织PG含量。青风藤、女贞子、江南牡丹草等药物也有类似机制。而白芍紫草素、黄芩苷作用广泛,能干扰花生四烯酸的脂氧化途径,使LTB4的生成减少,从而对LTB4介导的炎症有抑制作用。 抗组胺、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作用 组胺是广泛分布于机体的一种活性介质,其受体有三种,其中H1受体介导的平滑肌兴奋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称之为H1效应,是炎症机制之一。细辛、苍耳子、金银花等药物具有抗组胺效应,甘草甜素还有抗5-羟色胺效应,这可能与其他抗炎机制有关,但目前细胞、分子或受体水平的研究资料尚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充实。 免疫调节与抑制白细胞趋化、移动和活化 许多中药可抑制白细胞趋化和移动,阻断白细胞活化的信号途径而对其活性进行调节,减少活化白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数量,从而控制炎症反应。高浓度的白芍总甙能下调LPS诱导的多种免疫细胞的活化与分泌等功能,发挥抗炎作用。粉防己碱能抑制人单核巨噬细胞产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抑制淋巴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B(TNF-B)。青藤碱中ip或im25、50、100mg/kg能明显降低小鼠胸腺重量,显著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引起血浆cGMP/cAMP比值下降。对以溶血素反应为指标的体液免疫和以心脏植入及肿瘤相伴免疫为指标的细胞免疫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青藤碱体外可防止补体激活引起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半数抑制聚集量为1.9mmol/L。黄连素能明显抑制趋化因子ZAP(zymosan-activitedplasma)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抑制多形核白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粉防己碱能够抑制多种T、B、NK等多种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活性,故显示广泛的抗炎作。雷公藤的免疫抑制作用比较复杂,在外周可提高CD8+/CD4+的比例,因此,对哮喘气道炎症有一定对抗作用。 黄芩苷能促进白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降低Ca2+浓度,抑制白细胞活化1182。此外,还有关于旱莲草等药物抑制白细胞游走的报道。 抗血栓形成 炎症过程中常伴有高凝,两者互相作用,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近年认为血小板也是炎症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其粘附聚集关系到微循环淤滞、白细胞活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抗栓可疏通微循环,减轻病理损伤,对抑制炎症发展有积极意义。络得舒方除稳定细胞膜、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外,还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参与抗炎效应。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