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技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纯中药去屑防脱产品—归柏碱
搜索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71例临床观察

2017-4-12 08: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07| 评论: 0

摘要: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71例临床观察 李红霞、杨惠君、卢东喜、张建东 关键词:皮炎;糖皮质激素类;表皮生长因子;甘草酸;中药疗法 激素依赖性皮炎又称糖皮质激素瘾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71例临床观察

李红霞、杨惠君、卢东喜、张建东

 

关键词:皮炎;糖皮质激素类;表皮生长因子;甘草酸;中药疗法

激素依赖性皮炎又称糖皮质激素瘾性皮炎或局部糖皮质激素戒断皮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其中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不正当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在某些化妆品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局部面部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

目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灼热、瘙痒、干燥、刺痛、脱屑及皮肤紧绷感,伴有红斑潮红、肿胀渗出、炎性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毳毛增生、皮肤色素沉着等。

临床上一般以停用激素、心理疏导、局部保湿抗炎治疗,该治疗短期效果尚可,但停止治疗后远期效果欠佳。

201001201301,我们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71例,并与单纯复方甘草酸苷治疗7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142例均为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1例,男3例,女68例;年龄1259岁,平均年龄(35.3±5.7)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1.2±0.3)年。对照组71例,男5例,女66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34.7±5.3)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1.3±0.3)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诊断标准。面部明确使用过激素制剂≥1个月,皮损对激素制剂有明显依赖,停用激素后均出现原有皮损复发或加重,面部皮肤出现红斑、肿胀渗出、炎性丘疹、脱屑及灼热、瘙痒、干燥、刺痛等症状。

1.2.2排除标准

排除原发皮肤病治疗停药后的再发及糖皮质激素过敏者;患有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银屑病、面癣、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及口周皮炎等疾病影响临床观察者;合并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严重肝肾疾病病史者;3个月内曾经系统使用过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制剂、四环素或抗生素等药物者。

1.3治疗方法

2组均进行心理疏导,解释病情,立即停用激素制剂,停用各类化妆品,更换原来使用的毛巾。嘱患者少食辛辣、鱼腥、烟酒、咖啡、茶、饮料、坚果等刺激性油腻性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品,多饮水,局部避免搔抓、热气熏蒸、阳光曝晒。瘙痒严重时均可随时使用04冷水局部湿敷,干燥脱屑紧绷感严重者可使用维生素E胶丸多次涂抹以便缓解干燥等不适感。

1.3.1对照组

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进口药品注册证号BH2008018250mg,每日3次口服。

1.3.2治疗组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热重于湿者药物组成:黄芩10g,栀子10g,龙胆草10g,生地黄30g,车前草30g,茯苓10g,泽泻10g,六一散(包)10g,白茅根30g;湿重于热者药物组成:苍术10g,白术10g,厚朴10g,茯苓10g,泽泻10g,车前草30g,六一散(包)10g,竹叶6g。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温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3次口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111)适量外用,每日2次。1.3.3疗程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1.4观察方法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后临床症状总积分的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观察2组药物不良反应。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辑》相关内容拟定,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

1.5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疗效指数≥90%;显效:临床疗效指数≥60%;有效:临床疗效指数≥20%;无效:临床疗效指数<20%

临床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愈显率=治愈率+显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变化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2组治疗1234周后临床症状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2.2  2组疗效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药物不良反应

2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妆品泛滥使用,面部有轻微的不适即要求治疗,由于糖皮质激素外用见效快,疗效佳,能快速消炎、止痒,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容易被长期应用,甚至有些患者将激素药膏当做化妆品长期使用,导致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以中青年女性为多。

本病发病机制是由于长期反复应用激素,抑制表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导致角质层细胞的减少及功能异常,破坏了表皮通透性屏障,降低了角质层含水量,诱发一连串的炎症性反应,停用激素后皮肤出现红斑、肿胀渗出、炎性丘疹、脱屑、灼热、瘙痒、干燥及刺痛等,治疗困难,疗程长,治愈率低,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出现“反跳现象”,甚至可引起全身性自身敏感性皮炎和红皮病。

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酸苷、甘氨酸、半胱氨酸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甘草酸苷分子结构与皮质类固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相似,从而发挥皮质类固醇样的作用,但对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无明显影响,同时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的作用,但无明显的激素样副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血液、皮肤组织中白三烯水平有明显的增高,而复方甘草酸苷能明显抑制血液及皮肤组织中的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白三烯,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其结构与天然产物一致,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以促进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向创面迁移,提供再生与修复功能,促进创面细胞的再上皮化,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能极强地促进各种表皮组织生长,还能促进正常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加速表皮屏障的修复与重建。目前其已广泛用于皮肤烧烫伤创面、残余创面、供皮区创面及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学认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属药毒范畴,本病多因患者先天异禀,风、热、湿、毒邪外侵皮毛,浸淫血脉,蕴结腠理,气血不通,日久则热毒壅盛,肌肤失养,耗伤阴津,药毒发疹,蕴于内外,热毒外达肌表则发出斑疹。

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热重于湿型和湿重于热型。热重于湿型多见发病急,面部灼热,红肿较重,肿胀、渗出、瘙痒重于疼痛,多伴口渴,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

方中黄芩、栀子清热解毒;龙胆草清热燥湿;生地黄、白茅根养阴生津,清热凉血;车前草凉血解毒,利水渗湿;六一散清热利湿;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湿重于热型发病较缓,面部以丘疹为主,皮肤轻度潮红肿胀,瘙痒刺痛,抓后破溃渗出较多,多伴有身重乏力,胸闷少食,大便溏,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或腻,脉滑。治宜健脾利湿清热。

方中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厚朴燥湿除满;茯苓、泽泻渗湿利水;车前草凉血解毒,利水渗湿;六一散清热利湿;竹叶清热利尿。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