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论 抑汗除臭化妆品是用来抑制汗腺分泌,去除或减轻汗分泌物的臭味,清除体臭或腋臭的化妆品类型。人皮肤的气味和体臭主要来自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物及其与皮肤上的微生物相 互作用,从而发生变化后的产物,通常为挥发性小分子。要除去或减轻体臭,或防止体臭需 要抑制汗腺分泌和皮脂腺分泌、消除或降解引起体臭的物质。一般抑汗除臭剂主要适用于除 腋下体臭。 在腋下,出汗是由于小汗腺和大汗腺的分泌作用,而且主要是小汗腺的汗液。汗腺中的 小汗腺遍布全身,主要功能是通过皮肤出汗、水分蒸发使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精神方面的压力也会弓I起小汗腺的响应,如手心和脚心的出汗,而味觉的刺激可引起鼻尖、前额以及唇部的出汗。小汗腺分泌汗液的成分几乎全部是水,固体含量仅为0.3%~0.8%,固体中主要含有氯化钠、微量的乳酸和尿素。小汗腺分泌物的pH值为4.5~6.5。大汗腺在人体上只见于少数部位,如腋窝、乳晕、脐窝、肛门生殖器、外耳道内变形大汗腺等。大汗腺于青春期后分泌活动增加,受肾上腺神经纤维支配,即受激素控制,情绪变化影响大汗腺的分泌。大汗腺分泌奶样乳浊物,含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盐类等,虽然它们本身不具有很浓的气味,但经皮肤表面细菌的分解可产生臭气,尤其是大汗腺所分泌的汗液,经细菌分解后,可发出特异的臭气,因散发于腋窝处,一般称之为腋臭或狐臭。大汗腺发达、汗腺分泌旺盛的人会有可能产生腋臭,人种、饮食、运动、精神等因素也与腋臭的产生有关。 体臭的防治可以采用局部除臭的方法。如讲究卫生、保持皮肤干燥;使用外涂药物,予以治疗;重症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腋下大汗腺。而采用特种抑汗除臭剂进行局部涂敷,以破坏大汗腺而进行治疗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可通过抑制汗液的分泌量,去除汗臭;可通过抑制、杀灭细菌,制止细菌的作用,或两者同时兼用。此外,还可用芬芳香精进行掩盖。
二、祛臭化妆品原料组成 祛臭化妆品中的主要原料是抑汗剂、除臭剂和杀菌剂,这些大多为化妆品限用物质,因此在配方中的使用浓度应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的规定。 具有抑制人体汗液过量分泌和排出的主要物质是收敛剂,这类化合物主要是锌盐和铝盐。它们对蛋白质有凝聚作用,接触皮肤后,能使汗腺口肿胀而堵塞汗液的流通,间接地减少或抑制排汗。铝盐除具有抑汗作用外,还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常用的抑汗剂羟基氯化铝、硫酸铝钾、柠檬酸铝、苯酚对磺酸锌、尿囊素氯羟基铝、尿囊素二羟基铝等。因为简单的铝盐易水解,溶液呈较高的酸性,对皮肤和衣物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采用硫酸铝或氯化铝则需要加入缓冲剂,常添加尿素和其它可溶性氨基化合物以减少其对衣服的沾污,但效果不甚理想;又因氯化铝的刺激性很大,其用量不可太高,因此,简单铝盐较少直接用于抑汗剂配方中。羟基氯化铝等碱式铝盐以及复合型金属盐抑汗剂,呈弱碱性,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衣物的沾污和损伤较少,成为较常见的止汗剂品种,如碱式氯化铝的复盐可以在没有缓冲剂存在的情况下使用。 具有抑菌杀菌作用的物质类型是杀菌剂,利用杀菌剂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和分解,直接防止体外汗液的分解变臭。常见的杀菌防臭剂有六氯酚、三氯生(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氯化苄烷胺、盐酸洗必泰等,这些物质在使用时均有限用量。现在还配用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如鲸蜡基吡啶氯盐、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这类制品的安全性高,对皮肤的刺激性小,效能长,但在和其它类抑汗除臭剂复配时须考虑某些季铵盐品种与硫酸根离子是不相容的。此外,抑汗剂还可使用硼、叶绿素的衍生物(铜钾盐、铜钾钠盐和镁钠盐等)、精油和香料等。 具有祛臭作用的物质有氧化锌,因氧化锌或某些碱性锌盐可与产生体臭的低级脂肪酸进行反应生成金属盐,部分除去臭气。国内还常使用中草药如广木香、丁香、藿香、荆芥等的制剂作为除臭剂。 一般的芳香水如香水、花露水等也可以消除或掩盖一般的汗臭。
三、祛臭化妆品产品种类及配方实例
祛臭化妆品的剂型是化妆品类型中较多和较为多样化的。流行的品种主要有:祛臭露(祛臭化妆水)、祛臭霜和气溶胶祛臭剂(粉)等。 液体抑汗剂的配方较为简单,大部分是含有一种收敛性盐类,少量的保湿剂、香料、香料的分散剂等的水或酒精水溶液。因抑汗剂是酸性的,因此应选用在酸性不会变色和变味的香料。少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单棕榈酸失水山梨醇酯类,可使香料分散于溶液中。如采用祛臭剂则必须是能溶于抑汗剂溶液中的。配方中通常加入酒精以阻止抑汗剂在溶液中水解的倾向和增加挥发率。 膏霜类抑汗剂是较为流行的品种,这类产品含有15%~20%的收敛性盐类,采用的乳 化剂是在酸性中较为稳定且和收敛性盐类相容的乳化剂。适宜于膏霜类的保湿剂很多,如甘 油、丙二醇、山梨醇和聚乙二醇400等是抑汗霜中常用的保湿剂。保湿剂在配方中的用量一 般是3%~10%,浓度太高会使膏体涂敷于皮肤后有潮湿的感觉。 液状除臭剂的有效成分一般采用季铵盐类化合物,因其在皮肤上有附着的倾向,不易被 汗液冲洗去,因此杀菌和祛臭的效能较长久,在配方中的含量高达2%o通常将季铵盐类原 料溶解于水或50%的酒精溶液中,加入叶绿素衍生物与季铵盐类化合物并用于祛臭液和祛 臭霜,配方中还加入香料和保湿剂。 膏霜类祛臭剂如果采用氯化苯酚类,则需严格选择与其相容的乳化剂类型•。硬脂酸钾和硬脂酸的雪花膏类乳化体可作为这类物质良好的基体。而非离子型乳化剂则会影响这类产品的杀菌性能。 抑汗除臭剂的配方例如下。
配方1(液体抑汗剂) 组分 质量分数/% 碱式氯化铝 16.0 乙醇 42.0 丙二醇 5,0 鲸蜡基吡啶氯盐 0.5 香精 0.25 去离子水 加至100.0 将水、丙二醇和乙醇在同一容器内搅拌混合,缓慢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碱式氯化铝直至成为透明澄清的溶液,然后加入香精即可。
配方2(抑汗膏) 组分 质量分数/% 单硬脂酸甘油酯 17.0 尿素 5.0 鲸蜡 5.0 钛白粉 0.5 硫酸铝 18.0 甘油 5.0 月桂醇硫酸钠 1.5 香精 0.2 去离子水 加至100.0 膏霜类抑汗剂的制备过程较液体制品复杂。具体为:将油脂和乳化剂一起加热至75~ 85℃,将水和甘油混合后热至同一温度加入,搅拌使起乳化作用。冷却乳化体,加入钛白粉并继续搅拌使混合均匀,控制温度在35~40℃时加入铝盐,继续搅拌使铝盐完全溶解,膏体均匀,然后缓慢加入已磨细的尿素粉,维持搅拌直至溶解,最后加入香精,搅拌均匀并冷至室温。如果配方中加入收敛性盐类的含量较高,则膏霜类抑汗剂的制备中,膏体最好经过一次研磨过程,以保证产品的均匀一致性。
配方3(除臭膏) 组分 质量分数/% 硬脂酸单甘油酯 10.0 氢氧化钾 1.0 硬脂酸 5.0 甘油 10.0 肉豆蔻酸异丙酯 2.5 鲸蜡醇 1.5 六氯二苯酚基甲烷 0.5 香精 0.8 去离子水 加至100.0 将六氯二苯酚基甲烷及油脂、蜡类物质在同一容器内熔化均匀,保持温度在75℃,将 氢氧化钾、水及甘油在另一容器内溶解并加热至同一温度,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并不断搅拌, 直至温度降至室温,香精在45℃时加入,静置过夜,在灌装前再搅拌数分钟。
(本文已被浏览 2859 次) |
|
| |
|